如今唯独日本还在使用年号制度,为何日本发布新年号引发世界关注
年号是中国发明的纪年形式,受汉文化影响,东亚国家都有过年号制度,但年号只限于有君主的国家使用,共和制国家是没有年号的
我先讲一下今天咱们的纪年方式,如今的纪年方式是在民国建立时确立的。在民国建立后决定使用“西元纪年法”,那啥叫“西元纪年”呢?
西元纪年就是以耶稣诞辰的那一年为“西元元年”,今年就是西元2019年啦。
民国时期同时使用“民国”和“西元”两种纪年方式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只保留“西元纪年”,并将“西元”被改称为“公元”,但仅仅就是换了个名字,意思还是一样的,今年是公元2019年。
“公元纪年”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通行的纪年方式,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。不过在民国建立之初,大家也讨论过使用“黄帝纪年”或者是“孔子纪年”,也就是拿黄帝的诞辰日或孔子的诞辰日作为起始元年。
举个例子,假如是使用孔子纪年,那么今年就是“孔历2570年”,因为孔子要比耶稣早了500多年,所以孔历也比公历数字大。
但是在当年经过一番权衡,国民政府还是决定使用西元纪年(公元纪年)。而在封建时代,中国的纪年方式主要使用皇帝的年号。
“年号”最早是汉武帝发明的,在汉武帝继位后,他使用了中国历史第一个年号“建元”,此后形成制度,每个皇帝上台之后都会启用一个新的年号。
在明朝以前,皇帝的年号是可以随便换的,例如汉武帝一朝就使用了11个年号,而唐高宗更是使用了14个年号,而武则天也使用过14个年号。并且皇帝换年号完全就是看心情,只要碰到什么天降祥瑞或者大的战事,皇帝就会换年号。
(武则天换年号完全看心情)换年号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儿,但对民间可是苦不堪言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今年我们还是公历2019年,明年就成了孔历2571年了,这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地困扰。
为了避免对老百姓生活的干扰,自明朝建立开始,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确立“一帝一元制”,既一个皇帝只能拥有一个年号,不得随意更改。于是在明清两朝,我们都是用年号来指代皇帝。
年号始于西汉汉武帝,世界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,时为公元前140年。年号与皇帝直接关联,一个皇帝可以有几个年号,但皇帝更替肯定要取新年号。这次日本就是这样,天皇迭代,新年号出。
中华文化圈,越南,朝鲜,韩国,日本,都曾经有年号。现在只有日本还保留年号,原因很简单,只有日本还有皇室。只要天皇制度还存在,日本就会继续有年号。
日本发布新年号,从国家形像角度,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公关,传播深远。从新闻角度,并未引起世界关注,毕竟欧洲美洲非洲,都搞不明白年号是神马。真正参与讨论的,除了日本,只有中韩两国。这毕竟是古史新生,有很大的趣味性和传统味道,既老又新,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价值取向的人,广谱讨论热度自然高。
我个人经验,世上几乎没有自然形成的热点,一个新闻能保持热度,和有意的推动必然关联。日本新年号如此受关注,重要原因是天皇在日本影响确实大,安倍政府又没有什么好故事讲,就顺势夸张此事。中国媒体和网络关注,是年号原本就是中华文化产品。至于韩国为什么跟着吵吵,这个国家,呃,一向很神秘有趣吧。
(全文完)
日本发布新年号那里有引起世界的关注???看今天的国际新闻,头条基本上都是英国脱欧的事情,日本改年号的事也就是一个小新闻,CNN有一篇无关痛痒的报道,也就是一般性的陈述这一事件,不是什么大事,只是提出了改年号会给计算机系统的使用造成技术性的问题,不得不说,这种技术型的想法,果然是老外的思路。对于年号的蕴藏的文化意义,西方人当然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。
从英文媒体普遍用“era”来翻译年号来看,西方世界基本上是没有理解到年号的意思的,era是表示以特定的事件为标志的一段时间,一般翻译为时代或年代,和年号完全不是一回事。年号是纪年的名称,它不是一段时间,而是标记时间的美名,新年号不等于新时代。西方媒体连年号是什么都没有去仔细去想过,那有什么普遍关注的问题!
说实话,日本这次改年号,可以说是中国网民的一次集体狂欢。借着日本这次改年号,我们的网民充分展示了各种才华,光这两天头条上的段子就已经让我大开眼界了。各种调侃和羞辱,层出不穷。尤其是“中出”之类的恶俗趣味,对别人的一个传承了中华传统超过千年的年号制度,我们是各种冷嘲热讽,既不尊重他人对我们文化的传承,也暴露出我们自身的文化到了今天有多么的劣质。
日本的新年号“令和”出来后,我们又开始挖掘这两个字的古典来源,找到张衡的话还好,有人居然把“和大人”也扯了进来,实在是拿低俗当有趣了!本来这次日本想要回避中国古典,非得从日本古典中去选年号就是一个很无聊的东西,除非你不用汉字,否则任何日本古典的汉字典故也不过是中国古典的山寨版。不过,年号是用我们的古典,还是用日本的古典,这是人家的内政,不关我们的事,在这一点上去嘲讽人家,反而显得我们太小家子气。
说实话,“令和”这样的年号,是很不伦不类的,它的出典《万叶集》不过是些风花雪月的东西,和“明治”、“大正”、“平成”来源于儒家经典的“政典”完全不同,“初春令月,气淑风和”就是古文里面烂掉牙的口水话,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像good morning, how do you do之类的开场白,居然成了年号,而且日本还想从这里面找到文化自信,只能是越来越没有文化而已。
恋爱时甜蜜的向佐和郭碧婷,婚后真的能幸福吗
婚姻里都是且行且珍惜的。没有一个夫妻不磕磕碰碰的。 有爱什么都有 当眼里没有爱了当初的优点都是缺点 ,缺点无限的放大。婚姻里更多的是一个责任和尊重彼此。当激情过后终究是平淡
小编觉得,不尽然。
前段时间微博热搜,向佐郭碧婷蜜月吵架,这应该就是所谓闪婚的后遗症,两个人性格磨合时间都不够,需要更多的理解。但是,夫妻之间这些吵吵闹闹再平凡不过了,我们还是祝福他们一直幸福甜蜜下去。
高甜恋爱八个月,郭碧婷和向佐这对国民小情侣,终于闪婚进入下一阶段——成立小家庭。目前,郭碧婷已经开始备孕,明年期望能迎来鼠宝宝👶🏻
恋爱再甜蜜,也只是恋爱,它不是一个长久的状态。婚姻才是两人最终的港湾,而婚姻是否能延续恋爱时的甜蜜,得靠两个人的细心经营。
一,
先从年龄上来说。郭碧婷和向佐两人都是同龄35岁,这是一个非常合适结婚的年龄。现代人成熟得晚,喜欢玩喜欢闹,过了三十再结婚最合适不过。
这个年龄段,褪去了少男少女的青涩,两人心智逐步迈向成熟,在合适的timing相遇相爱,最终结合,就是天作之合。
二,
再从职业上说。两人都是演员,工作性质相同,能互相扶持。比如两人合作拍了几部真人秀,都迅速爆红,知名度大增,对双方都大有好处。
其次,共同的职业,能互相理解对方的境遇,有共同语言。这点非常重要,婚姻里最怕没话说,久无话题必然感情冷淡。两人在一起有话题说,有事互相商量,就会越说越亲。
三,
双方家庭支持。都说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,而是两个家族的事。恰好,郭碧婷与向佐两个家庭都互相了解,互相支持,他们在此基础上才能走得平稳。
以前你觉得,两个人之间只要有爱,就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。后来你渐渐地会发现,这世间有太多的事,光有爱是不够的。他们两个人需要经历很多事情,经得住考验,用心去经营生活携手走完这一生
幸不幸福只有两个人知道了,但是嫁入豪门自己的一举一动,可不是郭碧婷自己能说了算的了。
首先,豪门最看中的肯定是子嗣问题,毕竟是有“皇位”要继承的,啥时候生,生几个婆家也会有KPI标准的,刚刚隔壁的奚贵妃得了第一胎长孙,郭碧婷的长孙计划肯定是要提上日程了。
女明星一直是跟豪门联系到一起的,常见的女明星进豪门之路大多是不顺利的,有的生了三四个还没有名分,主要是豪门还是看不起女明星的,觉得她们经历复杂居心叵测。相对来说郭碧婷还是过的不错的,主要原因还是郭碧婷听话,背景比较单纯,向太才会同意她入了向家的门。
再一个郭碧婷本身现在对演戏神马的也不感冒了,相反更喜欢上综艺,和向佐两个人从谈恋爱到结婚,简直是综艺一条龙,因为综艺的通告价格很高,而且比拍戏轻松多了。
生活都是冷暖自知,还是祝福郭碧婷婚后幸福吧。